您当前位置:澳门传真一句话 >> 学习园地 >> 浏览文章

    习仲勋在洛阳的日子

    2013/10/21 19:19:43 浏览次数: 【字体:

    点击浏览下一页

    1975年,习仲勋在洛阳。 (资料图片)

     纪念习仲勋诞辰100周年特别报道

      习仲勋在洛阳的日子

      □大河报首席记者 孙斌

      

             2013年10月15日,习仲勋百年诞辰。

      从9月28日起,大河报记者两次赴洛阳采访,追寻这位被毛主席称赞的“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伟人已逝,怀念依旧。洛阳人对习仲勋的感情,可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习仲勋对洛阳人的感情,堪称“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第一章:下放洛阳

      1962年,因小说《刘志丹》,康生诬陷习仲勋为“反党集团”成员,对他的所谓反党活动进行审查。

      据洛阳矿山机器厂(现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洛矿)厂志记载:1965年12月,根据上级安排,时年52岁的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习仲勋挂职下放,任洛矿副厂长。

      这次下放,习仲勋不进办公室,而是一直在车间劳动,和工人打成一片。这次到洛阳,用他的话说叫上了一次真正的“工业大学”。进厂一年,习仲勋增长了许多工业知识和管理经验,为后来的复出打下了深厚基础。

      初次下放洛阳,请求下车间劳动

      考虑到习仲勋的身份、安全以及方便工作等因素,洛矿将离厂不远的涧西区2号街坊4幢3单元202室,作为习仲勋的住所。

      这是一栋苏联援建的专家楼,二楼和三楼带有白松木地板,是当时厂里最好的一栋楼。代厂长刘健先与习仲勋住对门,习仲勋的随身秘书范民新住在中间的屋子。自此,习仲勋开始了在洛阳长达一年的工作和生活。

      到工厂工作,对他这位一直在党政军领导岗位上工作的人来说,是个比较陌生的领域。进厂后,习仲勋就向厂党委领导提出直接参加生产劳动的请求。

      习仲勋被安排在二金工东装配跨电控组。现年74岁的赵发劳,是当时的组长。他说,一天,厂领导将习仲勋领到车间对他说,要照顾好、保护好习仲勋。虽然厂里给习老配了办公室,但他一直没去过,每天总是提前到车间上班。

      当时,二金工东装配跨电控组从事的是专门安装大型起重机、矿山设备等工作。遇到不懂的问题习仲勋就问师傅们,师傅们一说他就会了。看习老上了年纪,班组有意少安排工作,而习老却天天追着要工作量。

      习仲勋来洛矿时,没有家属相陪,他就在厂职工食堂就餐。当时,物资匮乏,厂职工食堂的环境也不是很好,但习仲勋却不嫌弃。

      2号街坊为苏联援助建设的第一批住宅,今年5月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住在这里的老职工提起习仲勋,都说他记忆力惊人,他第一次见面时会问你的名字叫啥,再次见面他都能主动叫出名字,并热情地打招呼。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没有领导架子,工人们都爱和他说话、聊天,嘘寒问暖。时间长了,工人们也不叫他“习总理”,而是亲切地称呼他“老革命”、“习厂长”。

      习远平在《父亲往事——忆我的父亲习仲勋》中说,习仲勋不止一次向孩子们表示:“雪中送炭惟吾愿。”

      习仲勋的“雪中送炭惟吾愿”,洛矿工人感受很深。

      习仲勋在洛矿经常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和工人谈心时,经常问他们是哪里人,住在哪里,家里生活咋样,然后想办法给予经济帮助,遇到说不困难的,他还要到家中一看虚实。

      现定居在洛阳郊区谷西村南苑区的赵发劳说,习厂长经常问他家里困难不困难,多次掏出钱要塞给他,他总以家里不困难为由不接受。“班里最困难的要数习厂长拜的师傅宋福堂,因为没钱而买不起布料做衣服,他家的孩子还光着身子,我咋能说困难接钱呢。”赵发劳说。

      赵发劳的爱人尤爱梅说,说不困难是假,那时全家四口人,自己没工作,一家人只好跑到远离厂区的谷水镇南后街租赁民房,可就这,孩子的温饱都难顾住。1966年一天临近中午时,习老和他的秘书范民新来到家中探望,给孩子带来一包水果糖,孩子们围住他叫爷爷,他亲得不得了,又是摸头又是摸脸。

      “家中实在没有什么可招待的,大中午的,他老人家连顿饭都没吃就走了。”回忆此事,尤爱梅至今仍感愧疚。

      劳动中,被陕西红卫兵揪走批斗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到处打砸抢,揪斗干部。中共洛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肖喜庆说,当年批判彭德怀,习仲勋保持沉默。洛阳人像当年习仲勋对彭德怀的态度一样,保持沉默,不批不斗。他们用各种方式保护和关照习仲勋。

      当时群众是如何保护他的?习仲勋的爱人齐心有过描述。

      齐心口述、虹霓整理的《我与习仲勋》中记录:1966年冬天的一天,正在与工人们谈话的仲勋,被冲进工厂、西安来的红卫兵围了起来,要拉到西安批斗。工人们见状,想保护仲勋,就把仲勋围了起来。为了防止武斗,仲勋对工人们讲:“你们打伤了红卫兵是我的责任,红卫兵打伤了你们也是我的责任。”然后,又对红卫兵们说:“要走就快走。”于是,仲勋被带到西安批斗。

      随后,习仲勋在北京被单独监护,与家人隔绝,音讯难通,直到1975年再次来到洛阳。

    第二章:再到洛阳

      习仲勋再回洛阳,是他心情最为舒畅的日子。这次下放洛阳,犹如当年邓小平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的3年一样,习仲勋也是在洛阳耐火材料厂(现中钢集团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下称洛耐)下放3年。邓小平常常在厂外的小道上散步,思考国家的未来;习仲勋也几乎是天天到洛阳南郊的水库旁散步,思考。

      再次下放洛阳,家人终得团聚

      1975年5月,习仲勋在北京被解除监护,虽然人“解放”了,但还没有结论,于是他再次来到洛阳“休息”,继续接受审查。这次,他没有了职务,成了平民百姓。

      这次,习仲勋是和爱人齐心、女儿桥桥一起到洛耐的,不久女儿安安也从山西太原北郊区医院调到洛耐医院当医生,和父母住在一起,长达8年家人不能团聚的生活从此结束。习仲勋以前的邻居李金海说:“我知道的是近平来过洛阳看父亲三次,其中一次因为没钱是扒着火车来的。远平有工作,来的次数更多,大家熟了,把他当成自家人。”

      习仲勋一家先是住在洛耐东19-10幢,和郭凤桐等家为邻居,后来搬到19-6幢,与李金海、丁根喜等家为邻居。

      习仲勋的邻居们对他生活上的勤俭节约记忆犹新。

      每到冬天来临,习仲勋就买来碎煤,新老邻居们就过来帮助打煤球。李金海、郭凤桐清楚地记得:一年冬天,他们几个邻居帮习老打完煤球,习老炒了四五个菜并拿出绿豆大曲招待大家。习老不小心把筷子夹着的一颗花生米掉到地上,便捡起来吹了吹,吃了。身为副总理如此节俭,大家觉得不可思议。可习仲勋却说,困难时期毛主席还吃不上肉呢,咱更不能浪费啊。

      76岁的李金海那时亲热地称习仲勋为“老头”,他家中至今还保管着一只搪瓷缸。李金海说:“1978年2月中旬,老头交给我一双手工做的后跟磨得很厉害的棉鞋,还有这个有两个洞的搪瓷缸,他对我说,你把鞋修修给我送去,到北京还能穿,把搪瓷缸焊一下,回北京后还能用。棉鞋修好后我送给了老头,可等搪瓷缸焊好了,老头已经离开了洛阳。”

      为了有一天将缸子送还,李金海在搪瓷缸写上“李金海保管”五个大字,并放到柜子里。李金海解释说:“老头交代给咱的东西让修,如果弄丢了,咋对得起他对我的信任。”

      10月15日,是习仲勋诞辰百年,这天晚上,李金海看着央视播放的纪录片《习仲勋》中习仲勋在洛阳和离开洛阳的故事,往事便涌上心头。他遗憾地说:“搪瓷缸是还不了老头了,我得保管好这份信任。用老头勤俭节约的活教材,教育后人。”

      和群众打成一片,与人民“泡”在一起

      让习仲勋舒心的是,在洛阳,他能够和群众生活在一起,在同群众的交往中感受到了温暖,心灵得到了莫大慰藉。

      习远平在《父亲往事——忆我的父亲习仲勋》中的记述,和工人们的回忆相同:工人们常来串门,谁家来客,我家里准多一份好吃的;我家里改善伙食,也短不了端给左邻右舍。至于厂里热气腾腾的大澡堂子,工人们喧哗嬉闹的声浪,更是我一生最难忘的场景。当时,父亲有了一个泡澡的“癖好”:每天早晨9点,大澡堂子刚换上新水,他就下水泡着。我至今记得,父亲那时是最快活的:额上挂满汗珠和水雾,身子泡得红红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心底的笑,大声与工友们说着工厂、家庭,还有国家的事。现在,改属中钢集团的洛阳耐火材料厂浴池还在,印象中大澡堂子还热气腾腾地开着呢!回想起来,父亲的泡澡“癖好”其实是与人民“泡”在一起的“癖好”,是与人民坦诚相见、交流无碍的“癖好”。

      洛耐总是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解决习仲勋及家人的困难。习仲勋最初到洛耐时,住的是洛耐东19-10幢工人宿舍区的“团结户”,共一间半房子,两家人共用一个厨房,一家几口人住在一起拥挤不堪。陕西的亲人们不断来看望他时,家里就实在住不下人了。于是在住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厂里想法给他安排到东19-6幢的三居室。

      1975年,在陕北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并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的习近平,被推荐读清华大学,清华大学负责到当地招生的工作人员不敢做主。当时,洛耐给开了个“土证明”:“习仲勋同志属内部矛盾,不影响子女升学就业。”习近平因此顺利被清华大学录取。

      原洛矿二金工东装配跨电控组组长赵发劳说,习厂长的工资还是我领的,当时他的月工资是400元零几块。记者在洛耐了解到,习老在洛耐没有工资,每次都是他向厂里打借条,钱由上级支付,上级拨付的是每月399元。5年前整理过资料的王小霞女士说,习仲勋每月借款数额不等,有200多元的,有300多元的,春节最多一次领了400元多一点点,这些借条,她现在不知道在哪里了。记者在中共洛阳市委党史研究室,见到了部分借条复印件。

      习仲勋的老邻居李金海说,习老每月都是从厂里打借条来维持生活,张口借钱,对身为副总理的他该是多么难为情。当时肉凭票供应,他家人多客人也多,可以想象,每月靠借钱的他想能好好吃顿肉该有多难。“一年过年,我从新安县买来一只山羊,宰好后一砍两半将一半送给他。他常常领着我的孩子洗澡,并经常双手托住孩子的肚子,在水上摇来摇去漂,这引得他哈哈大笑。他高兴,我们也高兴,老头对工人好,和群众打成一片,他在落难时我们不能落井下石。”李金海反复交代大河报记者说:“这事你知道就行了,别登报,当时很多人都在关心老头,他们都不张扬。”

      离开洛阳南下广东

      齐心在《我与习仲勋》一文中说:在洛耐这段时间是仲勋感到最为舒畅的日子。虽然深受冤屈,仲勋却深深地感受到了来自人民的温暖,他的心灵获得了莫大的安慰,更坚定了他在有生之年回报党和人民的信念。

      齐心还说,这时的仲勋已经年过花甲,况且在单间牢房里被关押了近8年,因此恢复身体健康是他所面临的第一道关口。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天气,每天早上,他都要去郊区散步两小时。上午和工人们一同在浴池洗澡,然后读书看报,下午又到郊区水库散步。时间长了,就和看护水库的邓老头儿及郊区的农民交上了朋友,每每凑到一起的时候,他们总是谈笑风生,好像有说不完的话。这些朋友中有一位是附近农村大队支书李政的父亲,他过去以挑货郎担为生,与仲勋同志结下的友谊最深。仲勋特爱和看水库的邓老头儿开玩笑,每次一见面,总像个淘气的孩子一般跟老人开玩笑:“怎么我刚才在南村果园见到你啦!”那老人听了以后真是哭笑不得,因为他有些迷信,心里忌讳这么说。但是他又很矛盾,既想早见到仲勋同志,又害怕他说那句话。可是仲勋同志偏偏一见到他就逗他,像个顽皮的小老弟,让老人对他无可奈何。为此,我和女儿桥桥经常陪伴在一旁偷笑。有时候早上散步时,我们还到老货郎李老头家里去,如果赶上他家吃早饭,我们就吃上几碗红薯大米粥,那米粥的香甜至今令我难以忘却。

      习仲勋重返洛阳后类似这样的日子并没有让他高兴多久。习仲勋对周总理感情最深,1976年1月,习仲勋从广播里听到周总理逝世后,极度悲痛。

      常给习仲勋理发的上海理发店理发师傅丁宏如说,周总理逝世后,习老边哭边打腿,腿都打肿了。51岁的张景堂说,他与习老当街坊邻居时他才13岁,他记忆最深刻的是,周总理逝世后,习老三天都没吃饭。

      习仲勋的邻居们都说,哭后的习仲勋仍天天在洛阳郊区南村水库散步,和工人、农民们在一起,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更加为国家的前途担忧、思考……

      李金海说,邻居们发现习仲勋抽烟抽得很厉害,习仲勋却笑着说,我现在混大了,在北京天天有人管,每天只能抽几支,现在没人管,想抽多少是多少。人们不知道,他的心中是多么的痛苦。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在洛阳的习仲勋立即给国家领导人写信,表达决心养好身体、希望重新为国家尽力的愿望。

      洛耐厂志等文献资料记载,1978年2月中旬的一天,中共中央办公厅通知中共河南省委,速将在洛阳的习仲勋接回省委并护送进京。2月22日,习仲勋来不及与父老乡亲告别,按照中央的通知要求,乘坐晚上的火车赶赴北京。很快,中央决定习仲勋主政广东。邓小平鼓励他为中国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1978年4月,习仲勋南下广东。

      习仲勋在深圳、珠海创建了经济特区,对此后中国的经济腾飞,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起到了“先行一步”的引领作用。

    点击浏览下一页

    习仲勋第一次下放洛阳时的住所是栋苏式建筑,为当时厂里最好的一栋楼。孙斌 摄影

    点击浏览下一页

    1975年,习仲勋和夫人齐心与子女在洛阳的合影。(资料图片)

    点击浏览下一页

    1986年洛矿建厂30年之际,习仲勋亲笔为洛矿题词。

      第三章:往事并不如烟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写下的千古名句,也是习仲勋的内心写照。

      习仲勋自此离开洛阳,然八千里路云和月,他对洛阳广大职工给予他的热情关怀和照顾,萦怀难忘;他对洛阳人的感情,始终如冰心一片,随着时间的推移,历久弥坚,并推及家人;习仲勋其及爱人齐心、子女用特殊的方式,感谢洛阳的父老乡亲。

      习仲勋亲笔为洛矿、洛耐题词

      习仲勋离开工作岗位以后,诸多方面不止一次请求他写回忆录,他都谢绝。习远平在《父亲往事——忆我的父亲习仲勋》中说,父亲曾说:“我的一生,是为党为人民工作的一生,个人是渺小的,个人没什么东西要写,让历史、后人去评说吧,我什么也不写!”

      习远平不知道的是,表示“什么也不写”的习仲勋,对始终牵挂着的洛阳则“网开一面”。

      1986年洛矿建厂30年之际,习仲勋亲笔为洛矿题词:“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坚持改革、开拓前进。”同时,他还写下了《我在洛阳矿山机器厂的一年》回忆录。

      习仲勋在回忆录中说:“在洛矿的一年,也是我在生活征途中度过的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我要时刻珍惜它,借以砥砺自己。在洛矿的一年,实际上是上了一年的工业大学。我走出厂部,直接下到车间,与工人在一起,参加生产劳动,与工程师、技术员打交道,学习求教,这使我的眼界大开,增长了许多工业生产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他赞扬工人师傅们“热情豪爽,坦率真诚”,“是我的好老师、好朋友”。

      洛耐和洛耐人,在习仲勋的心中也挥之不去。

      1985年12月10日,他为洛耐题词:“牢记历史经验,加强团结向前看,为建设两个文明而奋斗!”同一天,他还对牵挂着的老邻居李金海的子女——李冬、李莉、李明小朋友,写下寄语:“勤奋学习,健康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

      李金海的孩子没有让习仲勋失望。记者翻着1990年6月1日发黄的洛阳日报,找到了登载李明等小朋友的照片。这年,洛阳市评选出了十位好少年,李明是作为“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好干部”入选的。

      1988年6月1日,“作为洛耐的一个老朋友”的习仲勋,在北京“怀着十分高兴的心情”给洛耐写信,热烈祝贺“洛耐”建厂30周年,习仲勋说:“厂里广大职工对我的热情关怀和照顾,至今仍铭记在心,萦怀难忘。”

      习仲勋忘不了洛阳,齐心也是如此。

      齐心在《我与习仲勋》一文中说:“在和工人同志的交往中,我们也是深受感动的。当人们发现我们的子女因往返看父亲缺少路费时,耐火厂的老工人师傅们便默默地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借钱给我们。矿山机器厂的老工人宋福堂(1965年,仲勋下放该厂当过副厂长,在下车间劳动时拜的师傅),曾请我到他家里去吃鲜美的猪肉韭菜饺子,还捧出山东老家的大花生招待我,在那个时候,再没有什么比这更温暖的了。如今,每当我回想起那些曾视我们如亲人的工农朋友们,心底里总是充满了感激之情。”

      记者采访了解到,习仲勋待人接物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到职工家里吃红薯面做的??面,也请职工到自己家里吃便饭,来来往往就像一家人一样。他十分关心下一代的成长,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带着孩子们上街买东西吃。习老家里没有保姆,有时街坊邻居就帮着他们做饭。

      对帮助习仲勋的事,被采访的老师傅们都不愿多提起。他们说,这些小事不足挂齿。

    点击浏览下一页

    2011年,习远平来到洛阳,紧紧抱着当年帮助过父亲的李金海老人。孙斌翻拍

      习家两代人一直牵挂着洛阳老朋友

      洛阳人所做的不足挂齿小事,让习仲勋家两代人难以忘怀,并以特有的方式“保鲜”。

      1978年4月,习仲勋南下广东,特意派夫人齐心和儿子习近平到洛阳跟父老乡亲告别。

      1978年,习远平考入洛阳外国语学院。每逢假期从京返洛时,习远平总要带些挂历或糖果什么的,按父亲写的名单,一家家送去。

      李金海拿着齐心用铅笔写的清单说,1985年12月中旬,他到北京看望习老的第二天,习老交代他说,走时给捎点挂历。名单上面的人,有村民,有医生,有理发师,有工人,有习老的昔日的邻居,由习老口述,齐心写下名字和份数。

      这份发黄的名单上写着:“李金海2、丁根喜2、理发师傅1、小曹1、郭永泰1、王老1(季家河村)、赵郁仁1、朱少敏1、韩宗斌1”。

      2009年3月31日,习近平到洛阳视察,百忙之中和帮助过习仲勋的老人见面座谈,对于去世的老人,则让家人代表来。习近平与习仲勋的对门邻居原代厂长夫人郑淑萍、原习老所在车间二金工“姑娘组”组长刘玉华、习老下车间劳动时所拜师傅宋福堂的女儿宋金香、习老所在二金工装配跨组组长张振起、与习老多年相识的杜道杰合影留念。

      宋金香说,习近平在接见他们时说,大家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的,我帮忙。

      宋金香拿出习远平留给她的手机号码说,2011年,习远平来洛阳看望帮助习仲勋的老朋友,给他们留下了联系方式,并交代有啥事打电话。“咱一个老百姓,说啥也不能给首长们添麻烦。”宋金香说。

      同样的一幕也发生在洛耐。

      2009年3月31日,在洛阳视察的习近平,百忙之中与习仲勋在洛耐时帮助过他的李金海、丁根喜、郭凤桐夫妇、丁全、李君英等人进行座谈,表达谢意,并合影留念。

      2011年,习远平来到洛阳,见到当年帮助父亲的洛耐老人,他用最原始、最热烈的方式,双手合十向老师傅表达敬意,他紧紧抱着李金海不放。

      习仲勋曾多次邀请老职工到家里做客。仅李金海就曾四次到北京看望习仲勋,习仲勋和家人热情接待,陪着吃饭,并留他在家里住了一晚。

      10月16日晚,众多洛阳人守在电视机前,看完央视播出的大型纪录片《习仲勋》。10月17日,记者采访结束前,再次来到习仲勋在洛矿住过的2号街坊和每天在洛耐洗澡的浴池拍照。2号街坊一位老职工说:“看了《习仲勋》,老人在洛阳的音容笑貌便浮现在眼前,我们一直都忘不了他。”

      (在20天的采访中,本文得到了中共洛阳市委宣传部、中共洛阳市委党史研究室、洛矿、洛耐、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等方面的大力帮助,在此深表谢忱!)

      习仲勋不同时期的讲话谈话摘录

      ●“一、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二、不当‘官’和‘老爷’。三、走出‘衙门’,深入乡村。”——1944年秋,在绥德地区召开的司法会议上发表《贯彻司法工作的正确方向》讲话

      ●人民来信来访的实质是党和政府同群众的关系问题,这种关系越密切越好。扣压群众来信、阻止人民来访,是割断群众和党政机关的联系,是封锁中央的错误行为。——1961年1月2日,在中央机关信访工作会议上所作的总结发言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50周年大典上,习仲勋对陪同的领导同志说

      ●千言万语说得再多,都是没用的,把人民生活水平搞上去,才是唯一的办法。不然,人民只会用脚投票。——1990年深圳特区成立十周年,习仲勋在接受记者陈秉安采访时如是说

      编后: 1981年1月11日,习仲勋在新华社建社50周年纪念会上说:“我们的任何纪念活动,都不是为了纪念而纪念。纪念某一个节日,总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地前进。”因此,在习仲勋诞辰百年时我们纪念他,不仅是纪念他,更是纪念他所代表的精神:走群众路线,以人为本,“杀出一条血路”进行改革开放,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来源:大河报—大河网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21    澳门传真一句话 版权所有
    澳门传真一句话主办
    豫ICP备15036050号-1 豫周公网安备:41160002130013
    地址:河南省周口市太昊路中段 值班电话:0394-8357398 信箱:[email protected]
    技术支持:中原传媒
    总访问量: 7440318 次